当前位置: 主页 > 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【蔬菜知识科普二】大国蔬菜产业全景

福建省蔬菜供应链协会秘书处 发布时间:2024-06-19

征服沙漠,跨越大海,沉入雨林,迈步太空。在种菜这件事上,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中国人赤忱的热情。

而我国的蔬菜产业是怎样分布的?国人如何选育、种植优良蔬菜品种?怎样保证14亿人能吃上菜?

14亿多国人,每天要消耗约192万吨菜。蔬菜占我国食物消费总量的41%。


一、种菜大国,菜篮丰盈

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副所长张扬勇介绍,我国有六大蔬菜优势产区,580多个重点“菜篮子”县市,周年生产,保障我国蔬菜均衡供应。

山东连同临近的河南、河北等8个省市区县,组成了中国人最大的“菜篮子”——黄淮海与环渤海设施蔬菜优势生产区

浙江、江苏、安徽等9个省市区县,组成长江流域冬春蔬菜优势区

除此之外,还有云贵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、华南与西南热区冬春蔬菜优势、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、北部高纬度夏秋蔬菜优势区

各地也形成了高度专业化、规模化的种植产业。

山东莘县,常年瓜菜菌复种面积达到100万亩,年产量520万吨,在这里万物都能“种出花”;

江苏响水,全世界种西兰花最多的地方,被誉为“中国西兰花之乡”,年产优质西兰花超10万吨;

安徽和县,中国蔬菜之乡、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大菜园子,年产各类优质蔬菜瓜果110多万吨,和县辣椒、芦笋、西红柿等蔬菜深入人心......

除了面积和产量,我国蔬菜种类也多得超乎想象。在全国范围内栽培的蔬菜就有近300种,其中常年生产的蔬菜达14大类近150种。

比如番茄,中国年产量接近6500万吨,占全球的1/3;黄瓜年产量7033万吨,占全球的77%;辣椒年产量1960万吨,占全球的49.9%。同时,我国也是世界主要的蔬菜出口大国,已出口全球203个国家和地区。日本、越南、马来西亚、韩国是主要的出口市场。

二、精耕细作,流通全球

上千年的农耕文化及农业经济模式,决定了“种菜”这种行为被注入中国人的生活基因。上世纪70年代以前,我国蔬菜种植主要以地方品种为主,依靠农家选种、留种。直到70年代末期,杂种优势育种技术在蔬菜育种中的成功应用,蔬菜良种选育才正式步入正轨。

这期间,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、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等多家科研单位,成立了甘蓝、辣椒、黄瓜等蔬菜新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课题组,选育出“京丰甘蓝”“京研大白菜”“津优黄瓜”“湘研辣椒”等一系列蔬菜新品种,较原主栽品种普遍增产10%以上,且品质更好。

以此为契机,多家农业科研单位也建立起育繁推一体化育种模式,大面积示范推广新品种,蔬菜产业快速发展。然而,随着人民对于蔬菜品质要求的提高,传统的育种技术已无法满足蔬菜育种要求。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、突破单倍体育种、基因工程育种等技术,成为蔬菜作物育种的重要技术手段。

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已育成蔬菜品种6500余个,实现了蔬菜良种 4-5次更新换代,品种自主率达87%,支撑了我国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。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,仍有10年左右的差距。

不仅专注于品种攻关,我国也加紧推进基地、市场建设。

1988年开始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——“菜篮子工程”,目的就是让全国人民一年四季都能吃上新鲜蔬菜。据悉,该工程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,解决蔬菜市场供应不足的问题。一方面从生产角度加强生产基地的建设;另一方面从流通体制、市场体系角度不断完善,如在全国建农产品批发市场,在城里建城乡集贸市场等。

如今,在卫星地图上,我们可以看到山东寿光、河北阜城、安徽和县等地有着密密麻麻的白色块状带,这些白色的块状带其实是温室大棚。

大棚内的种菜设施充满科技感,自动卷帘、自动喷灌、夜间补光、环境监测、适时加热等,大都能用手机远程遥控,减少劳动消耗。

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天来在2023年全国蔬菜产业大会上介绍,我国设施蔬菜(含食用菌)规模大约为3500万亩,年产蔬菜2.6亿吨。约三分之一的蔬菜由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生产。

不仅有大棚“菜篮子”,我国还有宁夏、四川、甘肃、云南等“露天菜篮子”。甚至是荒漠戈壁、海岛水面、太空空间站等特殊的空间,都可以成为蔬菜生产之地。

在种菜方式上,我国也在逐步推进机械化。旋耕、起笼、播种、覆膜、移栽、植保……大部分过程都可实现以机代人,但在收获方面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。农业农村部蔬菜机械化专家指导组组长陈永生表示,全国设施种植机械化水平在44.39%,露地蔬菜机械化水平为40%左右,机械化推进慢,较难满足产业发展需求。

大量蔬菜通过发达的冷链物流网,经北京新发地、四川彭州市的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、寿光农产品物流园等大型蔬菜流通交易中心,运往全国、运向全球。再加上“寿光蔬菜”“百色番茄”“临颍辣椒”等品牌的加持,中国蔬菜抱团闯市场的“底气”不断提升。

当你在故乡或异国他乡的超市货架上看到满满当当的各类蔬菜时,可能不会想到这种平常背后的庞大工程。【责任编辑:晶晶】

联系信息

媒体合作

联系人 :原杰

电话:13609531737

邮箱:18897170@qq.com

会议合作

联系人 :晶晶

电话:13615019995